遵义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女性常见多发病之一乳腺囊性增生 [复制链接]

1#

一、综述

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了,可能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。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、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、纤维囊性乳腺病等。是以乳腺小叶、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,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。本病是女性常见、多发病之一,多见于25~45岁女性,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。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,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,存在恶变的危险,是区别所在。应视为癌前病变。

二、临床症状

1、肿块

①部位

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,可见于一侧或双侧,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

分散于整个乳房。可发生一侧乳腺,也可发生于两侧乳腺,但以左侧乳腺较为显著。

根据肿块分布的范围可分为弥漫型,即肿块分布于整个乳腺内;或混合型,

即几种不同形态的肿块,如片状、结节状、条索状、颗粒状散在于全乳。

②性质

肿块可单发,也可为多个,其形状不一,可为单一结节,亦可为多个结节状。

质韧不硬,与皮肤无黏连,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,肿块在月经后可有缩小。

单一结节常呈球形、边界不甚清楚,可自由推动,有囊性感;

多个结节常累及双乳或全乳,结节大小不等,囊肿活动往往受限,硬度中等

有韧性,其中较大的囊肿位于近表面时常可触及囊性感。

2、乳痛

乳房周期性胀痛,好发或加重于月经前期,轻者多不被病人介意,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。

有的患者在愁闷、忧伤、心情不畅,以及劳累、天气不好时,肿块变大、变硬、疼痛加重,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转后肿块变软、变小。

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,如隐痛、刺痛、胸背痛和上肢痛。

临床经验提示有此变化者多为良性。若肿块增大迅速且质地坚硬者,提示恶变可能。

3、乳头溢液

约5%~15%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,多为自发性乳头排液。常为草黄色浆液、棕色浆液、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。化验检查溢液内无瘤细胞存在。如果溢液为浆液血性或血性时往往标志着有乳管内乳头状瘤。

三、辅助检查

1、溢液细胞学检查

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,肉眼所见多为浆液性、浆液血性、血性。涂片镜检可见导管上皮、泡沫细胞、红细胞,少许炎症细胞及脂肪、蛋白质等无形物。

2、钼靶X线摄影

病变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,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,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。伴有囊性时,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。

3、组织病理学

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:

①囊肿

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,小导管扩张和伸展、末端导管囊肿形成。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,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,占据管腔大部分,以致管腔受阻,分泌物潴留而扩张,而形成囊肿。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,只有囊性扩张,而无上皮增生;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,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。

②乳管上皮增生

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,轻者上皮层次增多,重者呈乳头状突起,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、实体状、腺样。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,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,有可能发展为癌。

③乳头状瘤病

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,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,形成乳头状瘤病。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,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,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、中度及重度,临床上有实用意义。

④腺管型腺病

小叶导管或腺泡导管化生并增生,增生的上皮细胞呈实性团块,纤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,而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不明显,称为腺病形成。

⑤大汗腺样化生

囊肿壁被覆上皮化生呈高柱状,胞浆丰富,其中有嗜酸性颗粒,似大汗腺细胞,此种细胞的出现,常是良性标志。此外囊壁、导管、腺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,并形成纤维条索挤压周围导管产生阻塞,导致分泌物潴留,再引起导管扭曲或扩张。

四、治疗

1、非药物治疗

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,如用乳罩托起乳房,用温水热敷、按摩乳房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。

2、药物治疗

通过激素水平的调整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黄体酮5~10mg/d,月经来潮5~10天服用;丹他唑~mg/d,服2~6个月;溴隐亭5mg/d,疗程3个月;以增生腺体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,口服他莫昔芬(三苯氧胺)20mg/d,2~3个月。

激素疗法不宜长期应用,以免造成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。

3、手术治疗

明确诊断,避免乳癌漏诊和延误诊断。

①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疗效不明显,肿块增多、增大、质地坚实者;

②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见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,并有不典型增生者;

③年龄在40岁以上,有乳癌家族史者,宜选择手术治疗。

根据病变范围大小,肿块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。

①肿块切除

适用于肿块直径3cm者,可行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肿块切除。

②乳腺区段切除术

适用于病变仅限于某局部,病理结果示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、间变,年龄在40岁以上者,可行乳腺区段切除。

③皮下乳腺单纯切除术

适用于有高度上皮细胞增生,且家族中有同类病史,尤其是一级亲属有乳腺癌者,年龄在45岁以上应行乳腺单纯切除术。

④乳腺根治术

适用于35岁以下的不同类型的中等硬度的孤立肿块,长期治疗时好时坏,应行多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,阳性者应行乳腺根治术。阴性者可行肿块切除送病理,根据病理结果追加手术范围。

五、日常预防

1、定期体检:

由于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变,在诊断和治疗后应给予严密的监测: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检查;每年1次的乳腺X线摄影;每4~6个月1次的临床乳房检查等。对每1个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随访监测计划。在临床实践中,努力探索更有价值的诊治技术,提高对癌前疾病恶性倾向的预测,以利早期发现乳腺癌。

2、注意个人卫生

别是经期和产褥期乳房的卫生。不穿过紧的胸围,经常清洁乳头,防止感染。

3、增强体质,提高自身免疫力

注意劳逸结合,多参加体育锻炼,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。

欲知更多健康资讯请登录公司内网——常用系统——员工健康系统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